新聞詳情
包頭市卜太漢墓出土一銅鐎 內盛千年美酒?
日期:2025-05-12 02:56
瀏覽次數:344
摘要:
新華網呼和浩特5月15日電(白冰)文物工作者日前在包頭市九原區卜太村清理一處漢墓群時意外地發掘到一件銅鐎,這種器皿的出土在內蒙古自治區漢墓隨葬品中尚屬少見。更為驚奇的是,鐎中還盛有大量不明液體,疑是兩千多年前的美酒。
據包頭市文物管理處處長張海斌介紹,這件鐎是在一座帶有台階式墓道的長方形土坑豎穴木槨墓中發現的,它出土時已是鏽跡斑斑,形狀為圓腹、有蓋、三熊足。器皿高15厘米、腹徑14厘米,在其腹左側有一長6厘米的柄,下腹部有灼熱過的藍灰色痕跡。由於鐎出土時封閉較好,考古人...
新華網呼和浩特5月15日電(白冰)文物工作者日前在包頭市九原區卜太村清理一處漢墓群時意外地發掘到一件銅鐎,這種器皿的出土在內蒙古自治區漢墓隨葬品中尚屬少見。更為驚奇的是,鐎中還盛有大量不明液體,疑是兩千多年前的美酒。 據包頭市文物管理處處長張海斌介紹,這件鐎是在一座帶有台階式墓道的長方形土坑豎穴木槨墓中發現的,它出土時已是鏽跡斑斑,形狀為圓腹、有蓋、三熊足。器皿高15厘米、腹徑14厘米,在其腹左側有一長6厘米的柄,下腹部有灼熱過的藍灰色痕跡。由於鐎出土時封閉較好,考古人員用手晃動時發現其內部還存有大量液體。 與此同時,考古人員還從這座漢墓中發掘出了銅洗、釜、虎噬羊鎮、削、印及陶罐、漆器等。可見這一地區厚葬之風盛行。墓葬中出土的龜鈕銅印,篆書陰刻“郭壽成印”四字。龜鈕銅印在漢代千石以上官員方可使用,表明墓主人在當時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身份。 張海斌說,鐎的器形和用途與商周時期的盉相近,以往在漢墓發掘的報道中也有稱之為盉的,實際在漢器中常稱為“鐎”。據《玄應音譯》卷中記載:“鐎,溫酒也,三足有柄。”由於出土的鐎底部呈藍灰色,似水浸泡痕跡,鐎在出土時旁放一銅釜,推測鐎當時是一種用於溫酒的青銅器皿,即把鐎放到盛水的釜內進行加熱的。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鐎內的液體做進一步的鑒定。 |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