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吃飯問題
現有人口十三億,人均耕地不足一點四畝;預計本世紀三十年代,人口將增加到十六億,人均耕地將減少到一畝左右。未來靠誰養活?美國經濟學家萊斯特·布朗對此曾論調悲觀,認為今後糧食不能自給,需要大量進口,從而會引起全球性的糧食短缺和糧價暴漲。
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稱,布朗的論證雖有一定根據,但在某些重要地方則很片麵,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低估或輕視了科技進步對提高農作物生產力的巨大潛力。
他說,通過育種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運用,水稻產量可跳躍式地不斷登上新台階,其他糧食作物同樣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提高農作物產量在技術上的因素很多,而每一項技術進步,均對增產起一定作用。因此,“我深信,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高、精、尖技術向前發展,再加上國人的努力奮鬥和不斷追求,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吃飯問題”。
“糧食豐產科技工程”二十八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啟動儀式,今年相繼獲得“世界糧食獎”、以色列“沃爾夫農業獎”兩項大獎的袁隆平應邀出席並講話,他從育種角度展望水稻的增產潛力,對未來糧食生產相當積極和樂觀。
袁隆平介紹說,農業生產和作物育種的曆史表明,凡在育種上有所突破,就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一次飛躍。水稻育種已有兩次突破:**次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矮化育種的成功,水稻產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次是七十年代中期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產量又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左右。這兩個方麵,都處於****地位。從一九七六年到二00二年,雜交水稻累計種植麵積四十多億畝,增產糧食四億多噸。“由此可見,進一步發展雜交水稻對解決的糧食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水稻育種正醞釀第三次突破,利用水稻亞種間雜種優勢為主的超級稻已基本成功,並選育出幾個具有更強大雜種優勢的亞種間超級雜交稻品種,其中熟組合畝產可達一千六百斤。同時,農業部立項的超級稻育種計劃分兩個階段:一九九六年至二000年為**期,目標是畝產一千四百斤;二00一年至二00五年為**期,產量指標是一千六百斤。**期目標已按期實現,推廣應用後增產效果顯著。
袁隆平透露,當前,正在為爭取提前一年實現**期的超級稻產量指標進行協作攻關,已取得很大進展。他預計**期的超級雜交稻可望在兩年後應用於生產,從而在大麵積生產中發揮巨大的增產作用。“以年種植麵積一億畝、畝增三百斤計算,每年能增加糧食三百億斤,可多養活三千八百萬人口。”
這位“雜交水稻之父”表示,水稻育種更高層次的發展是通過生物技術,利用遠緣雜種優勢和遠緣有利基因,而在這方麵,他領銜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已獲得三項進展。
袁隆平認為,把常規育種手段與分子育種技術結合起來,將進一步挖掘水稻的產量潛力,取得新的、更大的第四次突破“是大有希望的”。他因此提出了第三期超級雜交稻育種的計劃,即到二0一0年實現大麵積示範畝產一千八百斤,並希望國家對這個育種計劃給予大力支持。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