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考改革 兩難中緩步前行
有著上千年統一考試曆史的,正在醞釀著不經過激烈動蕩而消除“統考”弊端的策略,但是要破解這道難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經曆了幾乎是20多年來人數*多的一次夏季高考之後,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參加2004年高考的700多萬考生開始為各自的夢想盤整。
今年的高校招生錄取原則,與去年相比顯然不會有太多改變。不過今年的高考,還是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矚目。在**規模的考生簽署“誠信保證”、出動武警押運考卷後,仍有此起彼伏的考場舞弊、考題泄露的案件發生,讓人們又一次開始質疑:91麻豆福利视频网的高考製度到底怎麽了?
爭議*大的改革之一
自1977年恢複高考以來,高考製度一直就處於一種改革狀態。而從1997年開始,改革有了一個加速的過程。
1998年下半年,教育部提出“3+X”的高考科目設置改革方案——在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的基礎上,加考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曆史、地理或綜合科目中的一門或幾門。這種“3+X”方案意在引導中學生在均衡發展的同時能夠突出個性與特長,並借此消除中學當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新方案在1999年逐步推廣至國內。
緊接著在2000年1月,北京、安徽等省市開始實行春、夏兩季高考招生。增加考試次數,其目的也在於減少“一考定終身”的壓力;隨後兩年,春季高考製度推行到上海、天津、內蒙古等省市區。
高考製度的改革,也包括一些人性化的措施。2003年,夏季****由傳統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據稱這是為了消除炎熱天氣給考生帶來的發揮失常的隱患。
也是在這一年,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這種自主招生雖然範圍相當有限,卻預示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擴大學校和學生雙方麵的自由選擇權。
而到了2004年,教育部將“統一考試,分省命題”的新舉措擴大到上海、北京之外的天津、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9個省、市。據報道,今年700多萬考生共使用了15套高考試卷進行考試。
總結這些年的高考改革,可以看出這樣一條思路:高考製度是在朝著分散化、地方化、多樣化的方向前進,讓學校和學生享受到越來越多的選擇的自由。
但是,改革帶來的新問題也接踵而至。“3+X”盡管使得高考大一統的局麵開始改變,但同時也帶來了操作紛繁複雜和教學無所適從的問題;而兩季高考的政策初衷是多給考生一些機會,但是由於春季招考生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都不理想,導致考生並不重視;擴大高校自主招生,往往出現進入自主招生範圍的考生都是尖子生,*後並不需要降分,而需要降分錄取的人卻難以進入名單。
在此種情景下,高考製度的改革小心謹慎,緩步前進。盡管年年都有新的措施出台,仍被性急的學者斥責為“一潭死水”。
近期取消高考沒有可能
世界各國的考試製度都存在弊端,的高考製度也有缺陷,這些年有目共睹。對於高考製度該怎麽改,眾說紛紜。其中*為激烈的言論來自於美國邁阿密大學兼職教授、《高考在美國》一書的作者黃全愈。這位學者在2003年底投書媒體,稱應該“取消高考招生製度”。
黃在文章中指出,現有的高考製度基本沿襲了傳統考試的體製。這種體製在以考分作為衡量和選拔人才的惟一標準的指揮棒驅使下,使“教育離現代教育差距甚大。”
黃全愈主張以“三合一”方案替代現在的入學方案。所謂“三合一”是指——既看高考考分;又看高中平時成績;還看社會活動、學術活動、文體活動、公益義工、工作經曆等。以此三種綜合成績來決定錄取與否。
在今年5月的一次“21世紀教育沙龍”上,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教授蘇永新也提出高考製度改革的激進思路——變一次考試為多次考試,比如可以在高二時考一次,高三時再考兩次;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報考學校;大學要分類,分成國立、省立、民辦,考試也要分類;大學應有自己的招生自主權利;改變文理分科的局麵。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反對廢除統一高考招生製度,廈門大學高教發展研究中心的劉海峰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統一高考製度不但承擔著一定的選拔、教育功能,還肩負著維護社會公平與穩定的功能,而這些都是高考利弊多元的複雜性的表現。
從教育部傳出的消息,亦似乎證明了近期內不可能取消高考。教育部部長周濟在2004年3月接受采訪時談到,高考要考慮兩方麵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高考本身一定要體現公平性。這位教育部長還明確表示“高考是一個很好的製度,91麻豆福利视频网還要繼續加強這個製度。”
不取消高考,並不是不對它進行改革。
據記者了解,教育部已經委托了部分高校研究機構進行高考製度改革的方案探索,以確定下一步的改革走向。
改革設想:高考多樣化
廈門大學高教發展研究中心,是惟一一所研究考試製度的科研機構,它承擔了國內教育科學“十五”課題——《高考改革與多元入學體製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介紹了他們正在構想的改革方案,簡而言之,就是高考要走向“多樣化”:
考試組織形式的多樣化:現在的高考都是由國家統一命題統一招生。今後可以從國內統一命題到分省命題,甚至可以嚐試“招考分離”——考試由專業的組織和專家進行,而錄取則由各高校自主決定。
命題內容的多樣化:學生可以在更大範圍內選擇考試的科目。當然要充分考慮到考試成績的可比性以及考試成本。
考試層次的多樣化:由現在一次考試變為大學統考和專科(包括高職高專)統考兩次高考。高職高專院校和大學培養的目標是不一樣的。采用相同試卷,會造成進入高職高專的都是低分者,不利於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而且重點大學為能夠錄取到優良的學生,就要加強試卷難度,結果迫使試卷出現偏題怪題。
將本科高考和專科高考區分開,可以本科的實行國內統考,專科的高考下放到省裏進行;本科高考著重考測學術發展性和能力,專科高考側重考測理解和運用能力。據記者了解,這一項改革在近兩年內實施的可能性很大。
考試時間的多樣化:時間的多樣化不是簡單地增加考試次數,變成一年兩次或多次高考,它主要是指在國內統一考試之後,各個高校再進行一次單獨招考,將統考成績與單考成績結合起來進行錄取。兩次考試的好處是,統一的測試分數便於各個大學比較評估生源質量,單獨的考試則能體現各校招生的特色,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製高考舞弊的現象。
劉海峰同時還特別強調,這個方案一開始隻能是在交通便利、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先行試點,這樣才能避免家境貧寒或是地處邊區的考生,因為地理和經濟條件限製而無法參加考試。
“這個方案隻能是漸進推行才可以避免過大的震動。”劉海峰說。
公平對於改革的製約
高考改革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簡單,每一項新措施的出台,大都是利弊同生,比如“靈活多樣與簡便易行的矛盾”、“擴大自主與公平選才的矛盾”、“統一考試與選拔專才的矛盾”、“考試公平與區域公平矛盾”等等,如何真正解決問題才是順利推進高考製度改革的關鍵,劉海峰說,“而這些都沒有現實的答案可以引證。”
在這些問題中,公平這兩個字一直是高考改革所麵對的*大難點。2001年,青島三名考生訴教育部一案,更是將人們對高考製度中公平問題的關注推向了頂端。
這三名考生起訴教育部的理由是,在國內統一命題、統一高考的情況下,山東和北京的高校錄取分數線卻相差懸殊,她們認為這種行政行為侵犯了她們的平等受教育權。
劉海峰教授將類似的事例解釋為考試公平與區域公平之間的矛盾。如果采用國內統一的分數線,可以滿足考試公平的要求,卻勢必使得一些邊遠和教育資源缺乏地區的考生難以進入**大學,從而難以滿足區域公平的要求。而區域公平也正是影響近代以來實行的分省市定額錄取製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來幾乎每一項高考製度改革都是在公平的前提下尋求著效率的提高:高考內容的改革意在提高考測能力的效率、自主招生意在提高選拔專才效率、分省命題提高意在提高地方自主性的效率。但正是公平問題的製約,才使得每一次改革都慎之又慎。-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