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盆地可能曾處於半濕潤環境
孫柏年教授表示,代表東亞主體的,在地質曆史、氣候曆史及植物材料等方麵,具有不可比擬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對理解過去和現在全球變化有巨大貢獻,而新生代是地球地質、氣候和生物演化的重要發展時期。通過研究我國西部新生代植物化石,揭示新生代以來我國環境變遷的曆史,特別是青藏高原隆起對我國西部古環境變遷和現代環境形成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社會意義。
植物學家研究現代植物,都以豐富的根、莖、葉、花、果、實為依據。而古植物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各種化石標本,根本無法與完善的現代植物材料相比。這種情況下,*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化石材料,成為古植物學家長期努力的方向。孫柏年介紹,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自然科學之間的相互交叉和滲透,以化學實驗方法為基礎的植物化石角質層分析迅速崛起,並在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
角質層是一種複雜的高脂肪型聚合物,因抗酸堿、耐腐蝕,可保存上千萬甚至幾億年前植物的微觀構造,因而成為古植物學分類的重要依據,受到古植物學家乃至古氣候學家的重視。通過化學分析方法,重建角質層所體現的表皮細胞形態、氣孔器構造和表皮毛基等微細特征,為植物化石鑒定工作提供了便利;這些表皮特征中所蘊涵的氣候信息,更為古生態和古環境的推論重建工作提供了佐證。
可惜的是,我國古近紀以來的被子植物化石,大部分是印痕化石,較少有壓型標本。西北地區特別是甘肅省境內,新生代植物化石發現極少,古近紀晚期植物化石標本也不多見。為發掘**手的研究材料,進而深入研究我國西部新生代植物演化與環境變化,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所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蘭州大學“985”工程支持下,開展了相關考察和研究工作。
2003年6~7月,該研究所在蘭州盆地皋蘭一帶進行野外地質調查時,采集到以壓型葉片為主的大量被子植物化石,部分標本還較好地保存了原位角質層。隨後,通過多種室內方法分析,**得到了該區新生代被子植物化石的表皮構造。孫柏年說,這一被子植物壓型化石群的發現,對探討古氣候變化,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初期周緣的植被類型、氣候和環境變化,特別是研究今天我國西北地區氣候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要意義。
為探討蘭州盆地當時的古氣候和古環境,孫柏年等利用皋蘭縣古近紀地層韓家井組采集到的山楊壓型化石,對其角質層的微細構造進行分析,同時分析了甘肅、雲南不同生境下的現生山楊葉片,發現化石山楊的結構特征,與處於溫帶半幹旱—幹旱氣候區的標本相差較遠,而與溫帶半濕潤區的標本*為接近。
孫柏年說,發表於近期《科學通報》的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與一直以來該區氣候環境較為幹旱的看法不同,蘭州盆地古近紀可能處於半濕潤的氣候環境;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青藏高原的**次抬升密切相關,即青藏高原東緣在始新世中、晚期幹旱氣候逐漸西移,周緣地區出現了局部的半濕潤環境。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