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國內學者聚集內蒙古研究草原文化
日期:2025-05-04 09:42
瀏覽次數:351
摘要: 8日上午,·內蒙古首屆草原文化研討會在呼和浩特舉行。來自國內草原文化研究領域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草原文明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深遠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和廣泛交流。
這是建國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在*大範圍內進行的草原文化研討活動。內蒙古為“建設民族文化大區”而先期投入400萬元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也同時啟動。
農業文明、漁獵文明和“大河文化”已經被普遍認為是境內的重要文明之源和文化類型載體。而對草原文明在古代文明發展進行中的重要曆史地位,一直被忽視,直到近20多年...
8日上午,·內蒙古首屆草原文化研討會在呼和浩特舉行。來自國內草原文化研究領域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草原文明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深遠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和廣泛交流。
這是建國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在*大範圍內進行的草原文化研討活動。內蒙古為“建設民族文化大區”而先期投入400萬元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也同時啟動。
農業文明、漁獵文明和“大河文化”已經被普遍認為是境內的重要文明之源和文化類型載體。而對草原文明在古代文明發展進行中的重要曆史地位,一直被忽視,直到近20多年,隨著考古學的重大發現才越來越引起世人關注。據了解,僅內蒙古目前已查明的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就有1.5萬處,館藏文物50萬件,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
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員王綿厚認為,產生於北方草原民族、部落的以遊牧為經濟形態基礎的草原文化,與農業文明、漁獵文明、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一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倡導的以自然為美的人文精神以及強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觀念,對現代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說,在內蒙古東部地區發現的“中華**龍”玉龍、“中華**鳳”紅陶杯等實物,證明了草原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偉大貢獻。
我國有天然草地4億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約占國土麵積的40%。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寶力格認為,深入挖掘和研究草原文化,對於當前由粗放的傳統草原管理模式向科學的現代草原管理模式轉變,合理開發利用草原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打造草原旅遊、民族歌舞等草原文化產業,建設繁榮、進步的民族文化大區,都有著積極意義。
首屆草原文化研討會由呼和浩特市政府和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等部門共同主辦,是內蒙古首屆國際草原文化節的重要內容。會上共收到國內專家、學者的論文60餘篇。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