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173.82.90.42/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wenxinxueba.com/cache/28/a15ad/4cc8c.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173.82.90.42/func.php on line 115
《新聞周刊》:“隔代之癢”日漸彰顯|產品資訊|上海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聞詳情

《新聞周刊》:“隔代之癢”日漸彰顯

日期:2025-05-07 03:37
瀏覽次數:173
摘要:  隔代教育並不是今日才出現的。在傳統社會裏,三世同堂以及四世同堂的家庭結構相當普遍,許多古代人都是在祖母、奶奶以及母親的三重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爺爺和父親們在外主事,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止於“過問”。   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就是典型的一例。   那時,一個男人,通常是從他長大**後才開始變成男人的。當他走向社會,與父親一樣擔當起家國天下的責任時,他的男性教育才剛剛開始,即使從小接受過男老師所授的知識,長大後方有機會實踐。   今天的教育學者孫雲曉說,教育是心智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


  隔代教育並不是今日才出現的。在傳統社會裏,三世同堂以及四世同堂的家庭結構相當普遍,許多古代人都是在祖母、奶奶以及母親的三重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爺爺和父親們在外主事,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止於“過問”。

  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就是典型的一例。

  那時,一個男人,通常是從他長大**後才開始變成男人的。當他走向社會,與父親一樣擔當起家國天下的責任時,他的男性教育才剛剛開始,即使從小接受過男老師所授的知識,長大後方有機會實踐。

  今天的教育學者孫雲曉說,教育是心智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少年時的教育,與讀多少書關係不大,而他所接受的上輩人的言傳身教才是關鍵。

  也許正因如此,農業社會形態下的人,特別是男性,性格裏有許多被雌化的因素,陽剛不足陰柔有餘,普遍有深刻的戀母情結,皆因當時的隔代教育其實是母係教育。甚至有曆史研究者認為,傳統的審美情趣就是女性視角,詩詞歌賦裏一片陰風浩蕩。

  社會發展到現在,農業文明日漸被工業文明取代。女人和男人一樣享有了工作的權利。女人從相夫教子的角色中擺脫出來,孩子被當作家庭的公共問題。此時的隔代教育中,由於母親的退場,也由於退休製解放了老年人,孩子接受的往往是爺爺奶奶們的教育。

  這種工業時代的隔代教育大規模出現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那時,大批農業人口被招工進城,而他們的父母多半還在農村。所以,那個時代有很多孩子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陪伴他們童年歲月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這部分孩子日後進了城市,不能認同父母的排斥感與不能適應城市的自卑感一樣強烈。隔代教育,使這部分人中的很多孩子與父母間出現了感情危機。據說,80年代末盛行一時的“代溝”大論爭,就是從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身上發端的。

  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幾千年來的傳統社會裏,從來沒有人明確指出“隔代教育會誤人子弟。”而今天,這個問題卻彰顯出來。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網站地圖